东莞纪检监察网

持续增强基层干部群众减负获得感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日期: 2025-04-02 09:00 【字体大小:

基层减负,效果如何?且看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一个街道办公室里的变化。

以前,这间办公室犹如“材料的战场”。因工作所需,办公室里堆满台账材料,手机群里的消息不断刷屏。不少人分身乏术、负荷满满。

改革破题,减负见效。当地扭住考核指标这一抓手“动刀瘦身”,大幅减少考核事项,全面取消台账验收、重复汇报,继而以群众满意度和问题解决率为主要参考。

方式一变,效果立显。如今,街道干部不再耗费精力准备各类材料、盯着各种群消息,负担少了,更多的时间可以用在排查隐患、调解矛盾等民生实事上,自身获得感提升。优化机制,各有负责,各尽其责,更好为民办事,群众获得感也十足。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持续增强基层干部群众减负获得感”,再次彰显了我们党狠抓作风、力除积弊的决心与信心。

减负,就要在“持续”二字上下功夫。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聚焦基层“痛点”,找到整治“靶点”,多措并举、重拳出击,减出了效果、增进了实效。但也要清醒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减负增效必须持之以恒抓下去。做好“持续”的文章,需要在反复发生、久治难绝的问题上多想办法,对各类“新变种”精准识别,对苗头现象露头就打。不松劲,不犹豫,从整治一件事到治理一类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方能做到有的放矢、不断见效。

减负的效果,必须真正体现在群众的感受上。为基层减负、为干部松绑,是为了提升工作实效。无论是减报表、减群组、减留痕还是优机制、优考核、优流程,目的都是减轻基层干部不必要的负担,让他们在联系、服务、凝聚群众的工作中发光发热。减负不减责,减负须增能,这些都是为了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践也证明,“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

为基层减负,关键在机制,重点在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为什么减负”“减什么样的负”“怎样减负”,并且身体力行落在实处。为基层减负的过程,就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过程。只有勇于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不”,敢于在工作中兼顾“显功”与“潜绩”,才能更好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持续加力、动真碰硬,是为基层减负的鲜明导向。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立足实际、干在实处、务求实效,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就一定能把各方的干劲、活力带动起来,也一定能干出更好成绩。

中共东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东莞市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东莞市南城区鸿福路99号行政中心大楼主楼14层 邮政编码:523888   粤ICP备19111585号-1    网站地图
首页 莞邑廉情 信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