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元稹、朱熹、郑板桥等许多人写过咏新竹的诗,各有千秋。杨万里也有一首《新竹》:“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春寒料峭,青山还残,在东风吹拂下,一夜之间新添了数竿新竹,竹还穿着半身毛茸茸的锦衣,但意气风发,不怯春寒。此诗笔调清新,气度卓越,写出了新竹的旺盛生命力,比喻新生事物的勃勃生机。
谈诗与竹,自然离不开我们的东坡。他爱吃肉,发明了“东坡肉”,甚至为了贪一口河豚肉,甘冒生命的风险。即便如此,他还是认为竹比肉更重要。在《于潜僧绿筠轩》一诗中,苏东坡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此诗通俗易懂,却有很深的内涵,潜心修德、志趣高雅之士,必然看淡物欲,而追名逐利之徒,也定与修身厚德背道而驰。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这是苏东坡唱和文同的一组诗中的一首,名字是《霜筠亭》。这首七绝并无“竹”字直接出现,却是字字无竹,处处有竹。“筠”指竹子的青皮,引申为竹子的别称;“篁”则泛指竹子。此诗大意是说,刚从笋壳中破出的新竹尚有些幼弱,不太能自持挺直,但已有优雅且耐寒的仪态,而要真正看到它凛然可敬、傲对霜寒的样子,就要等到秋风骤起、竹肤之粉零落之时。字里行间,透出作者高标挺立、特立独行的风骨。
当然,这些不过是古代咏竹诗词的海洋中,笔者采撷的几朵浪花,但其中蕴含的正能量,值得我们领悟与思考,见竹而思其有节、中空、挺立,从而知止、谦虚、自强。(周麟桂)
中共东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东莞市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东莞市南城区鸿福路99号行政中心大楼主楼14层 邮政编码:523888 粤ICP备19111585号-1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