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纪检监察网

小节不可破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日期: 2024-05-11 09:08 【字体大小:

“不该开的口开了,不该见的面也见了,为利益往来提供了方便,这些行为看似‘小节’,其实在不知不觉中走上迷途,难以回头。”近日,媒体披露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靳东严重违纪违法案相关细节。从初尝“糖衣炮弹”时的忐忑不安,到收下商人老板们送上“大礼包”后的泰然自若,曾经将“防微杜渐”作为修身准则的靳东,在小事小节上失去自律,最终演变成在大是大非面前底线失守,在追逐“钱途”中跌入迷途,令人唏嘘,也让人警醒。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一日一钱,千日千钱”“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重小节、重细行、重微末,是中华文化中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有作为、成大业者,大都注重小事小节。小节,通常指的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比如,个人身上的小毛病、坏习惯、小贪心,等等。正因为其小,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引不起行为上的注意,甚至放任其发展,直至“小疾”成“大患”。正所谓,温水煮青蛙,一点点加温,不知不觉中死去;滴水能穿石,一点点滴下,直至被穿透。生活上小贪小占,小事小节上不检点,看似平常无所谓,背后隐藏的祸患却不小,在思想防线上打开了缺口、留下了暗门,极易成为日后变本加厉贪腐的导火索,被拖入贪污腐化深渊,进而毁掉自己的人生。

“小利不可贪,小节不可破”是为官从政的红线底线。翻阅一些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忏悔录,他们为官从政之初大都有着艰苦奋斗、清廉自守的履历,究其放纵、逾矩之根源,多是发端于那些放松自己的小事小节。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放松警惕,有的认为一瓶酒、一张卡、一餐饭、一份礼不过是小事一桩,瑕不掩瑜,无伤大雅;有的认为小事小节上太认真,就是迂腐、不通人情;有的坚持小事小节“微小”不足道、“小节”不足拘,甚至处处以“小错非错、小节无害”自我麻痹。如此种种,实质上是党性原则淡化,纪律规矩意识不强。殊不知,倘若抵不住诱惑,守不住小节,伸了手、湿了鞋,律己失去了“严”字,修身丢掉了“实”字,心一懈则百处弛,“涓流不止”的结果必然是“溪壑成灾”,最终由“管涌”导致“决口”“溃堤”。

小事小节见党性、见原则,体现本性修养、折射干部作风,绝不可小瞧小视。周恩来严于律己,不损公权一丝一毫、不占公家一分一厘;焦裕禄发现儿子不买票看“白戏”后给儿子补票并对全家进行教育;谷文昌从不允许家人骑公家配给他的自行车,不让他们沾公家的光。无数优秀党员干部用自身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标杆,也再次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必须严于律己、慎始慎微、防微杜渐,从小事小节上锤炼严实之风。

党员干部要以“祸患常积于忽微”之心对待小事小节,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约束,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做到修身养德知于微,从严要求禁于微,注重细节行于微,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在一点一滴中锤炼拒腐定力,如此才能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官。

中共东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东莞市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东莞市南城区鸿福路99号行政中心大楼主楼14层 邮政编码:523888   粤ICP备19111585号-1    网站地图
首页 莞邑廉情 信访举报